——县委副书记李悌淳烈士传略
李悌淳,朝鲜族,中共党员,又名李济淳、李东锡,1910年生于朝鲜咸镜北道吉洲郡的一个贫农家庭里。李悌淳的童年时代,正是日本帝国主义对朝鲜人民疯狂进行血腥镇压的年代。1934年3月,李悌淳同妻子崔彩莲和仅一周岁的女儿来到中国东北的长白县新兴村(现二十道沟村附近)落户。他为人忠厚老实,对人和蔼可亲,平易近人,办事稳重老练,很讲礼貌。老年人都夸奖他是一个好青年,青年人则以他为良师益友,在群众中有很高的威望,被推举为屯长。
李悌淳同志虽然遭到敌人的迫害而背井离乡,但是他没有忘记对日本帝国主义侵略的反抗与斗争。为了团结群众,培养与发展革命力量,待机起事,李悌淳以屯长的身份为掩护,不断地进行地下活动。1936年6月,抗日联军二军六师进入长白开辟新的革命根据地,李悌淳同志的革命思想和活动很快被师部领导掌握。为了培养和发展抗日力量,掩护李悌淳同志的工作,一天夜晚,六师派人把李悌淳等一些青年“抓”到抗联密营地——黑瞎子沟。师领导向他们讲解中朝人民革命斗争形势,进行抗日斗争的宣传教育。经过几天的学习,李悌淳同志的阶级觉悟有了明显提高,进一步认清了抗日救国的道路。不久,他光荣地加入了中国共产党。从此,李悌淳同志由一个爱国主义者发展成为一个共产主义者,更加积极地、勇敢地从事抗日革命斗争。
李悌淳同志从黑瞎子沟回到新兴村后,在群众中广泛宣传爱国反日思想,发展朝鲜祖国光复会会员,进而建立了党的组织。1936年10月,成立了党的新兴村特别委员会,李悌淳任书记。1937年春,成立长白县委,李悌淳任副书记兼朝鲜祖国光复会长白县委员会委员长。几个月后,祖国光复的基层组织遍布全县各地。
1936年秋,李悌淳通过发动与组织起来的群众,到朝鲜普天堡买来70套绒衣和30双胶鞋送给抗联六师。抗联部队来到新兴村时,他发动群众给战士们做冷面等好吃的东西,热情周到地慰问抗联战士。此后,李悌淳经常组织群众为抗联送粮食、衣服、鞋子等,这些都对克服当时严重的经济困难、战胜严寒和鼓舞士气起到了很大的作用,有力地支援了抗联部队的对敌斗争。
1937年,日伪统治者切断群众与抗联部队的联系,推行集团部落,实行“三光”政策,烧毁散居村屯,强迫居民归村并户到日伪军严密控制下的集团部落中,许多不愿并屯的无辜群众惨遭敌人杀戮。新兴村就是这样被敌人毁灭的,李悌淳同志也不得不携妻女迁入到二十道沟村居住。
归村并户后,在敌人的严密监视下进行革命活动更加困难。但是,李悌淳同志仍积极地为抗联做地下工作。继续同敌人进行顽强的斗争。他为掩护同志,把自己的生命置之度外。一次,他以弟媳和内侄的名义掩护了负伤的抗联女战士方绿金和15岁左右的李增锡。在敌人的眼皮底下,长期掩护两名不能行动的抗联战士是十分困难的。然而,处事慎重、群众威望很高的李悌淳同志却处理得十分巧妙,多次蒙蔽敌人,始终未被敌人发现。但是,李悌淳同志却被叛徒出卖了。
1937年10月,日伪警特秘密的逮捕了李悌淳和妻子崔彩莲以及抗联战士方绿金,将李悌淳押在朝鲜惠山的监狱里。敌人威逼引诱,企图从李悌淳同志的口中得到党组织和抗联的秘密。但是,尽管敌人用尽了各种严刑,他始终坚贞不渝,据理辩驳,始终未泄漏一点秘密。以后,李悌淳同志与权永壁等同志一起被押在咸兴、汉城西大门监狱。在长达8年的狱中生活里,李悌淳同志表现了一个共产主义战士威武不能屈、富贵不能淫的革命贞操和英雄气概。
1945年3月10日,李悌淳同志在南朝鲜汉城英勇就义,时年仅35岁。他的光辉业绩将永存史册,为人们所怀念!